近日,有贵州某村镇银行发文称:
因为配合反诈要求,为了您的账户资金安全,新开账户的非柜面限额调整为,日累计5000元,如果需要调整非柜面交易限制的,需要带上身份证、营业执照到网点申请办理。
那么没有营业执照的怎么?
如果每天最多只能累计5000的话,也就是说要买个华为三折屏幕手机,付款得要几天才能完成,用这样的卡需要有什么大额进出基本上不可能了。
但是小额付款,现在的人又都习惯某信跟某付宝,所以这样的银行卡,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?
有多家中小银行都存在非柜面支付额度下调现象。
贵州的这家村镇银行把每日非柜面支付额度下调为5000,其实不是个例,今年就有多家中小银行对非柜面支付额度进行了下调。
即使是大银行,不少每日5万限额已经成为了标配。
还有些人因为提供不了更多的个人证明,比如社保或者房产证等物件,被限定在2万或者1万。
理由都出奇的一致,配合反诈,为了你好。
现在给人一种感觉,进来容易,想出去,却并不是那么容易,而且讲了一大堆的道理,这样做的法理依据有吗?
如果没有法理依据,只是某某部门出了个管理办法,就能对个人的财产支配自由进行干预,恐怕难以让人心服口服吧。
我去年去某行,也是办调额。
有对中年农民工夫妇在银行吵闹,讲他的卡一直是存工资的,孩子考上了大学,学费要3万多,但是却无法支付转款。
那家银行的办法是,提供身份证可以调整到每日2万,要提供社保跟房产证才能调整到5万,而且还得去总行,他们网点的权限有限。
一个农民工哪里有这些东西?
人家请假来到银行办事,就耽误了一天的收入,生活费从哪里来?
是不是我们的银行还没有做好进入移动支付的准备?
一个服务性质的行业,把自己需要服务的对象当成需要管理的对象,动辄单方面出各种奇怪的规定,由不得你同意或者不同意。
这样真的好吗?
移动支付已经搞了这么多年了,看起来是越来越方便。
当然,大江奔流,难免泥沙俱下,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。
作为银行一方,这个可预见的风险已经存在那么多年了,为什么就一直对此束手无策呢,是银行还没有做好准备进入移动支付的时代吗?
这不由得让人怀疑,所谓的反诈到底只是个借口,还是现实因为移动支付的便捷性产生了很多的风险,确实很有必要进行人为的干预才行。
那这些年,银行除了对个人转账进行限制外,在技术上到底有没有做过升级迭代?我没有看到有关这方面的报道。
如果有这方面的消息欢迎补充。
结束语。
我也有朋友在银行上班的,柜台当小职员那一种。
朋友讲,你以为银行想做这些事情,那还不是因为别的单位对银行有要求,比如开个人账户需要这样那样的证件,哪个银行经理给开了账户,就要对这个账户后续可能发生的违法行为负责。
在这样的规定下面,银行职员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,只能是小心翼翼,层层加码了。
对网上说的那些,讲银行对转账额度进行限制,其实就是怕被挤兑的传言,我是不信的,而且我也相信目前的银行,特别是大银行,不存在这方面的风险。
现在的情况,就好比在古代。
某比较懒,或者对付小偷没有什么好办法的管理部门,直接给每家每户的粮仓加了把锁,每天需要用米的时候,还得请他来开一下锁!
这算是什么事嘛!